最新消息

機器人商機/關燈工廠沒它就不行 工業型機器人工作不喊累

台電的「瓩力」,無論颳風下雨,每天在變電所執行兩次巡檢工作。記者葉信菉/攝影

台電的「瓩力」,無論颳風下雨,每天在變電所執行兩次巡檢工作。記者葉信菉/攝影

 

一走進西盛變電所,偌大的場址空無一人,唯有台電的巡檢機器人,身高只有90公分的「瓩力」努力來回走動。他的雙眼配戴了可視光和紅外線熱像儀,猶如火眼金睛般,時而仰看,時而平視機器上的表頭,將即時影像傳回控制中心。

根據統計,2022年,全球新增57萬個工業機器人,產值達270億美元;預估2024 年,機器人產值將達300億美元,2025年,全球工業機器人,將突破69萬台。

未來,機器人不僅是輔助人類的左右手,更能預判決策、維護數據安全。以工研院開發完成的「人機協作自主移動機器人」為例,就是把無人搬運車(AGV)設備微縮化,再結合人工智慧視覺技術,達到人機共工載運物料。

有別於現階段的工業機器人,主要是在生產線上,執行焊接、組裝、噴塗、搬運等工作,工研院機系所長饒達仁表示,工研院的這套人機協作自主移動機器人,重點在於搬運,未來希望更強化組裝、甚至是貨物分類、廢料處理等功能,加速轉向在智慧工廠的應用上。

他指出,尤其是24小時運作的「關燈工廠」模式,就是由很多機器人在工廠移動、搬運、組裝,24小時工作都不累,有很大的施展空間。饒達仁認為,工業機器人,除了手臂應用外,再加上眼、耳、鼻、口的感測器加值運用,是台灣可以發展的利基。

舉例來說,機器人的耳朵感應器,可偵測工廠的異音,鼻子可感測是否漏油等異味,甚至在汙水排放過程,運用機器人的口感測器,當場就能分析汙水成分,不僅可發現機器設備運轉是否故障,甚至還能加以排除。事實上,機器人的五感感測功能,已應用在不少鋼鐵、石化、半導體及面板廠內的安全巡檢工作。

 

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總經理黃國聰說,因為這些廠區內的機器,通常有數以萬計的表頭要監測,把巡檢機器人帶到廠裡,可以透過攝影機辨識各種數據是否正常?偵測設備溫度是否過熱?或是錄下工廠的現場聲音,減掉背景音,就能純化出異音,以判斷設備有無損壞或異常?還可偵測廠內空氣是否含有PM2.5、硫化物等汙染或有毒、揮發的氣體。

除了在地面移動的巡檢機器人,為了因應廠區內的設備規劃,現在業者也客製化出天軌式巡檢機器人,可以掛在廠區天花板的天軌上,快速移動監看。

 

 

 

 

資料來源:https://ppt.cc/fEVvtx 

焊接機架      設備組裝代工


>>回最新消息